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聚焦前沿探索 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闭幕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日,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闭幕。受疫情影响,为期6天的大奖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举办,系列活动包含了2021未来科学艺术展、获奖者学术报告会、科学峰会、获奖者对话

近日,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闭幕。受疫情影响,为期6天的大奖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举办,系列活动包含了2021未来科学艺术展、获奖者学术报告会、科学峰会、获奖者对话青少年等系列活动。期间,近百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专家学者实现云端联动,共同探讨学术前沿,共襄科学盛宴。

新冠肆虐、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缺失……人类活动在深刻地改变地球的同时,人类自身也陷入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性危机当中,如何用科学应对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期6天的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周中,来自全球近百位科学家探讨了这些硬核问题,很多前沿科研成果也纷纷亮相。

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议题策划指导委员会,确定议题方向、策划专题内容、制定大会议程,邀请国内外重量级嘉宾,保证大会一贯的高水准学术内容和广泛的国际影响。今年,由浙江大学励建书和斯坦福大学骆利群担任议题策划委员会联席主席。

在11月19-20日举办的科学峰会,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进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复旦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滑铁卢大学、丰田工业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西湖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顶尖科学家,分别围绕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天文、数学、计算机6大领域,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RNA生物学、功能性脑成像与干预、量子的人工调控、量子材料、化学与材料、有机合成分子、宇宙起源、宜居星球、深空探测、代数几何、数论、几何拓扑、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芯片等15个细分领域,分享前沿科学成果,共同探讨学术创新。

据悉,六年来,未来科学大奖共评出24位获奖人。礼赞科学家、致敬科学精神,推动中国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有持续资金的支持,2019年沈南鹏代表捐赠人在大会做出“将未来科学大奖永久化”的承诺,在延续原有的年度捐赠外,发起成立总额为1亿美元的永久捐赠基金。在颁奖典礼现场,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主席王强宣布,已经完成全部份额的承诺,永久捐赠基金正式启动,并将在2025年,即大奖十周年之际,全面负责大奖的所有支出。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1年轮值主席张懋中表示:“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好奇心和解决未知的满足感是对科学探索的最大动力。希望通过颁奖典礼,使各位对科学多一份专注,对从事科学多一份向往,支持科学家们继续攀登研发高峰,让我们一起探索未知,开创未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张鹏

文章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网址: http://www.jsjkxytsqks.cn/zonghexinwen/2021/1213/673.html



上一篇:计算机模拟助力探索宇宙
下一篇:探索“无人区”,科学家热议未来计算机科技发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投稿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编辑部|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版面费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论文发表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