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聚焦前沿探索,共享科学盛宴 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日,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闭幕。由于疫情原因,为期6天的大奖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举办,系列活动包含了2021未来科学艺术展、获奖者学术报告会、科学峰会、获奖者对

近日,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闭幕。由于疫情原因,为期6天的大奖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举办,系列活动包含了2021未来科学艺术展、获奖者学术报告会、科学峰会、获奖者对话青少年等系列活动。期间,近百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专家学者实现云端联动,共同探讨学术前沿,共襄科学盛宴。

聚焦全球科学挑战 不负科学探索使命

新冠肆虐、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缺失……人类活动在深刻地改变地球的同时,人类自身也陷入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性危机当中。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以科学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科学之光温暖世界!

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议题策划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 Program Committee),确定议题方向、策划专题内容、制定大会议程,邀请国内外重量级嘉宾,保证大会一贯的高水准学术内容和广泛的国际影响今年,由浙江大学励建书和斯坦福大学骆利群担任议题策划委员会联席主席。

11月19-20日举办的科学峰会,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进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复旦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滑铁卢大学、丰田工业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西湖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顶尖科学家,分别围绕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天文、数学、计算机6大领域,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RNA生物学、功能性脑成像与干预、量子的人工调控、量子材料、化学与材料、有机合成分子、宇宙起源、宜居星球、深空探测、代数几何、数论、几何拓扑、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芯片等15个细分领域,分享前沿科学成果,共同探讨学术创新。

【生命科学】领域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RNA生物学,未来医疗新方向”以及“功能性脑成像与干预”三大细分领域,分别由斯坦福大学文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骆利群,未来论坛理事、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担任专场的环节主持。耶鲁大学教授林海帆、北京大学教授邓宏魁、芝加哥大学教授何川、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付向东、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教授刘河生、清华大学教授李路明、北京大学教授高家红分别从基因调控、化学重编程制备多潜能干细胞、RNA 甲基化的生物医学与农业应用、非神经元细胞转化为神经元、个体化脑功能区剖分技术、脑起搏器与脑疾病研究、人脑磁场的探测等多个维度,诠释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发现。

前:邓宏魁,后左起:骆利群、林海帆

左上起:付向东、骆利群、何川

【物理】领域聚焦“量子的人工调控”“量子材料”两大细分领域,由未来论坛理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海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丁洪担任环节主持,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叶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山西大学教授张靖、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陈谐、清华大学教授王亚愚、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翁红明分别围绕超冷原子分子与精密测量、单自旋量子调控、双层扭转光晶格中的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磁性拓扑绝缘体研究以及拓扑量子材料计算等前瞻性议题,解析微观世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展望人类“物理新时代”的到来。

左上起:张靖、叶军、丁洪、杜江峰

左前起:翁红明、丁洪、王亚愚,后:陈谐

【化学】领域聚焦“化学材料”“有机合成分子”两大细分领域,由北京大学前校长、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首创主任林建华担任环节主持,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邹晓冬、西湖大学教授邓力、北京大学教授高毅勤分别围绕纳米科技与碳中和、电子衍射技术下的晶体结构解析、弱键不对称有机催化、人工智能辅助分子模拟等领域,为人类探索微观物质世界提供了全新视野,也为农业、工业等生产生活的提效降本提供宝贵的技术路径。

文章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网址: http://www.jsjkxytsqks.cn/zonghexinwen/2022/0111/691.html



上一篇: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科学》杂志合办会议 探索
下一篇: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正式揭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投稿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编辑部|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版面费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论文发表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