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第四届“科学探索奖”揭晓:3名四川科学家入选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申恒涛: 曾斩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9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们将在未来5年各获得300万奖金。

申恒涛:

曾斩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9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们将在未来5年各获得300万奖金。其中,有3名四川科学家入选,他们是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程玉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申恒涛教授和成都理工大学范宣梅教授。

2014年,申恒涛毅然决定回国,并全职加入电子科技大学,是学生口中的“学霸教授”。据悉,他一直从事最前沿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搜索、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

学生口中的“学霸教授”

官方资料显示,程玉华教授长期从事测试仪器仪表、精密无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是“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之一,也是2021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级特色学科负责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

范宣梅教授

申恒涛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范宣梅教授获得2022年“天文与地学”科学探索奖。

范宣梅:

研究成果被实际应用于泸定地震等多次地震

红星新闻记者 刘珂君 李宇欣

长期致力地灾研究

长期从事测试仪器仪表等方面研究

从事最前沿的计算机科学研究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范宣梅一直聚焦“强震地质灾害机理与预测”研究,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震后灾害链效应与风险预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被实际应用于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及刚发生的2022年泸定地震等多次地震后的应急救援、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编辑 成序

据了解,“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四年来共评选出200位获奖人。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学“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程玉华教授获得2022年先进制造领域“科学探索奖”。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到,范宣梅教授负责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机制与预测研究。四川泸定6.8级地震后,她不断提供自己的灾害预测结果和受损房屋道路解译数据,服务震后救援的“黄金72小时”。

目前,程玉华教授担任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IEEE TIM、Neurocomputing等国际著名期刊副主编。

目前,申恒涛教授是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Academia Europaea),ACM Fellow、IEEE Fellow、OSA Fellow、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1),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鹏城国家实验室泛在智能首席科学家。

程玉华:

学校官方资料显示,1977年出生的申恒涛,祖籍山东,18岁时,他拿到了新加坡教育部的奖学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始学习计算机,之后又跟随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杰出教授ACM/IEEE fellow Ooi Beng Chin攻读博士。完成博士学业后,在2004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申恒涛去了澳洲。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申恒涛教授获得2022年信息电子领域“科学探索奖”。

程玉华教授

在得知自己获奖时,范宣梅才因科研熬了几个通宵。“很高兴看到西部的获奖人不断增多,国家科研政策导向变化正在显出成效。西部的大发展,必然持续涌现出科学问题,我们身处第一线,就要不断解决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文章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网址: http://www.jsjkxytsqks.cn/zonghexinwen/2022/0918/721.html



上一篇:英伟达官宣GTC大会9月19日举行,或将出现RTX40系列
下一篇: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同心战疫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投稿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编辑部|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版面费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论文发表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