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聚焦前沿探索,共享科学盛宴 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3)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学点燃青春: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对话青少年”活动在全网直播。活动中,张杰教授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附中闵行分校、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合作学

“科学点燃青春: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对话青少年”活动在全网直播。活动中,张杰教授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附中闵行分校、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合作学校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太平中学、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筑梦计划项目学校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上海交大对口帮扶学校——云南省洱源县第一中学三所乡村学校的学生代表展开线下线上对话,向学生们讲述成长经历与科研故事,同时也回答了来自青少年关于个人成长经历、学习方法,未来职业规划、对物理学专业领域乃至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的好奇提问。

“您高中时最喜欢哪一门学科?它在您后面的职业选择中有没有起到关键作用?”“亲爱的‘杰哥',您曾经说过,科学前沿离每一个人都不遥远,那您能跟我们说说您的研究成果会对我们的未来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 青少年一系列充满好奇的踊跃提问成为全程活动焦点。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我是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秘诀就在于用研究的思维对待生活中的一切,这样的每天都会充满欢乐”“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学习就是训练我们用理性思维去分析看待一切”“实事求是就是理性思维最好的表达”……对话中,张杰教授的诸多“金句”也带给同学们新的思考。同时,他也勉励同学们在科学研究的路上勇敢逐梦前行,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颁奖典礼 礼赞科学家 让科学精神影响世界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1年轮值主席张懋中在颁奖典礼致辞中表示:“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好奇心和解决未知的满足感是对科学探索的最大动力。希望通过颁奖典礼,使各位对科学多一分专注,对从事科学多一份向往,支持科学家们续攀研发高峰,让我们一起探索未知,开创未来!”

未来科学大奖的设立不单是对科学家工作的认可,更是对科学价值的呼吁与彰显。六年来,未来科学大奖共评出24位获奖人。他们做出的科研成果是在国际上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贡献给全人类的。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科学领域,却有着相同的科学家底色,那就是对真理、对未知世界长久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求知欲。

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主席、未来论坛理事、机构理事、青年理事及青年科学家代表,未来科学大奖周 议题策划指导委员会、往届获奖人代表等出席了今年的颁奖典礼。因疫情的原因,多位获奖人线上参与,以现场与线上实时互动,共同见证获奖人的荣耀时刻。

未来论坛2021年轮值主席吴鹰在颁奖典礼致辞中化用张杰的“未来已来、唯变不变”,用一句“未来已来,唯科学公益之心不变”寄托对未来论坛及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公益事业的祝福和期待。他说到,“只有科学才是推动世界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将携手同行,守好这份共同的初心与事业,稳步向前,迈向未来百年。”

礼赞科学家、致敬科学精神,推动中国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有持续资金的支持,2019年沈南鹏代表捐赠人大会做出“将未来科学大奖永久化”的承诺,在延续原有的年度捐赠外,发起成立总额为1亿美元的永久捐赠基金。在颁奖典礼现场,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主席王强宣布,已经完成全部份额的承诺,永久捐赠基金正式启动,并将在2025年,即大奖十周年之际,全面负责大奖的所有支出。

除此之外,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群体今年也在不断壮大,由原先的12位增至14位,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先生和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及主席、云锋金融集团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复旦大学校董虞锋先生作为新力量加入捐赠人行列。

薪火相传,科学需要传承,未来注定会被科学改变!

2021未来科学艺术展 探索科学理念与艺术形态融合之美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和艺术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相通的。当科学的严谨,融合艺术的抽象,将创造出怎样的感官体验?

文章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网址: http://www.jsjkxytsqks.cn/zonghexinwen/2022/0111/691.html



上一篇: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科学》杂志合办会议 探索
下一篇: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正式揭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投稿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编辑部|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版面费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论文发表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